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决策大多基于医生个人或群体的医疗实践;而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即使经过系统的干预仍有约30%的患者疗效欠佳,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这部分患者会持续存在较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其带来的认知损伤和社会功能下降对疾病总体结局和康复会造成负面影响,会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料者的生存质量;而可能伴发的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风险行为,以及难于预测和无法自我终止的肇事肇祸行为,会严重危害患者本人和公众的安全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总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不良预后和潜在的安全风险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由此,在疾病最佳治疗窗选择适宜的干预措施是精神分裂症治疗学的关键;而治疗选择和治疗反馈,与患者机体内环境关键生物学指标以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探索可用于疗效预测的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从而优化治疗方案、优选干预措施,已成为当前精神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生物标记物系统通路、脑连接网络以及多维度临床特征的精准检测和综合评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北京回龙观医院谭云龙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难治和非难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色氨酸代谢通路和神经影像学一些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该项目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甄别难治和非难治患者的核心差异指标;并纳入较大样本量的急性发作患者,通过1年真实世界研究的随访观察,来探讨核心差异指标与疗效的关联,从而阐明色氨酸代谢通路—脑连接网络差异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应答机制中的作用。该研究的发现有望为精神分裂症早期治疗决策和药物开发新靶标探索提供依据。